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政府著力推動數據開放,提倡共享經濟,使得數據流通性大幅度提高,通過數據交換平臺進行各類數據交換已經成為新型電子政務平臺建設的通用方式。這對數據流轉的安全和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大數據技術的興起,對信息安全建設提供了威脅情報、態勢感知等新的思路和方法。為有效管理電子政務平臺,實現平臺的實時可用性,數據安全的態勢感知和數據的防泄漏是電子政務平臺建設中的著重要探索方向。
電子政務平臺作為國家及政府的主要辦公平臺,屬于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在6月1日網絡安全法實施后,將實行更加嚴格和周密的安全保護;同時針對日常事務處理中的數據,也需按照安全法中的職責界定,做好數據的分級分類、防泄漏和數據的監控審計工作。尤其在國土行業中,日常事務處理內容即涉及國家秘密和公民隱私,更需要將數據的安全防護作為安全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國土不動產業務的開展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但是安全不能松懈,通過對國土部門的充分了解與分析,尤其是對不動產業務開展定向安全建設,確保國土部門從內網數據、交換數據和外部流轉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做監控。
通過細粒度、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做到數據異常使用的準確定位,進而給異常事件爭取更多的處理時間,保證事件的處理效果,并做好事后的取證審計工作,最終到達數據安全事件的有效管理。
同時針對威脅情報平臺利用,將為國土部門提供更多未知威脅的預知能力,與大數據分析中心的結合,將極大程度上提高國土整個運維團隊的響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為決策層提供更多建議。